时间:2005-05-11
浏览量:3841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思茅665000) 李华宪 杨芑 王学忠 汪文仁
元阳县防疫站 李学明 元阳县卫生局 高学军 元阳县逢春岭乡卫生院 江勇 王玉成
全文发表于《医学寄生虫学论文集》(一)1994年1-3页
提要:1992年在云南省元江沿岸的元阳县逢春岭乡进行的昆虫学、寄生虫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当地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的临界叮人率为0.6只/人.夜;中华按蚊在半山区和河谷区的昆虫学接种率分别为0.014和0.024和0.024,是当地的重要传疟媒介。间日疟及恶性疟分别以每传播周期2.39倍和26.46倍的速率递增,说明当地的疟疾行水平较高。当地居民的IFA阳性率、原虫率和恶性疟比例分别高达52.14%、15.88%和66.67%,表明这里已发生以恶性疟为主的疟疾暴发。有河谷区生产史人群的原虫率、IFA阳性率、抗体水平及感染概率均明显高于无河谷区生产史人群,说明河谷区的疟疾流行程度和传播强度均高于半山区,而半山区的疟疾高度流行则与河谷区传染源输入有关。
关键词:疟疾,叮人率,传播速度,感染概率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下一篇:高甲醚片治疗疟疾的疗效观察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