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4-06-10
浏览量:3064
昨日下午5时30分,清脆的铃声结束了2004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高考。“比去年简单,比省统测稍稍容易些,至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是考生们的普遍反映。记者采访了几个考点的考生和教师获悉,语文、“文综”等科目得到了一片“叫好”声,就连大家都怕的数学和英语也没有太多叫“太难”。考生们除了觉得不难考,还评价题目出得好,死记硬背的不多,灵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语文:作文没新意
语文作为高考第一考,能平缓地把考生带入状态。因此每年的语文题出得都平稳。今年也不例外。语文是大家觉得最好考,也普遍能拿高分的一科。
昆明铁三中的何世伟说,语文不难考,比起省、市的两次统考、省招办组织的统考要简单得多。语文没有怪题偏题,对联是新的内容,以前这方面训练得不多。我选择的一道上联为:“国兴旺,家兴旺, 国家兴旺”;对出的下联是:“国和睦,家和睦,国家和睦”,也不知道对得好不好。昆10中的陶蕾说,语文题目不难做,省统测同学都叫难时,自己还考了100多分,60分的作文拿50分没有问题。昆30中的杨晓阳说,我刚刚写完最后一个字,铃声就响了,今年的语文立意较新颖,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
占了60分大头的作文,今年又是一个话题,考生们普遍认为“有话可说”,不会无所适从,容易发挥。但云大附中的齐璐和她的几个同学却认为,今年这个话题没有新意,不像前两年,让人看了可以眼前一亮,思维可以马上活跃起来。昆一中的一群考生也觉得这个话题平时见得很多。
数学:前易后难
昆明铁(三)中高三(四)班的何世伟说,我觉得数学比去年简单。尤其是前半部分,是基础题,比较容易,后面的题目有一定难度,考完后与同学对了答案,估计可以考80多分。同班的张柯说,做选择填空题花了30分钟。试卷完成后,检查了3遍后,还剩20分钟才到时间。这次数学的题型与模拟考试差不多,那回自己考了90分,此次估计考分不会低于90分。昆一中文科考点的考生反映,今年的数学没有想象的难。不像去年那样一开始就难倒一片,只是时间不够用。
化学:有些难
“哎,化学太歪了。”一走出师附中校门,一位昆一中的男生便连声叹气。他告诉记者,数学考题一般,不是太难,生物和物理偏简单,还没有平时模拟考那么难。
“终于解放了!”昆23中的胡姓女生几乎是“飞”出了考场,愉悦的心情表露无疑。她说,数学的考试时间宽松,理综的时间稍微紧些,相比之下,化学要难些,出的题都在意料之外,平时反复复习的“重点”反而没有考到。
昆一中的赵鹏同学平时摸底考没有低过400分,对于两天的考试,他说,算是正常发挥了吧,究竟能得多少分则还说不准。
有一位平时化学成绩优秀的考生,考完后因自感“成绩太差”,被别人架着才走出考场。昆十中的陶蕾说,理科综合中化学较难,实验题给出的信息较少,很难推断出来。铁三中的王皓说,化学有些题目看不懂,计算题有一定难度。
文综:题目灵活
考生们说,地理、历史、政治构成的文科综合真正体现了开放性。三门学科融会于一张考卷。涉及地理知识“三江并流”,涉及政治的有“电力资源”,许多知识都融会贯通了,考下来的感觉就是,死记硬背绝对行不通,理解知识,灵活运用才能考好。
英语:拉开差距
有人大呼“劈了”,有人说简单。英语是大家拉开差距的重要一科,有人欢喜有人忧,容易、困难反映大相径庭。总之题目不偏不怪,出得很正常。其中的听力、阅读是不少考生的一个坎。虽然“口试”、“听力”已开考多年,“哑巴英语”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考生们说毕竟缺少环境,考起听力来,还是有些困难。今年的阅读涉及到科技、歌星、影星以及美国人的聚会时间,云大附中的一英语老师说,除了掌握足够的单词,还要见多识广,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去读,才能拿高分。
老师点评:昆三中考点副主任、昆三中副校长郑仁沛告诉记者 ,从考生反映的情况看,今年高考的试卷难度普遍不大,语文平和、英语稍难、数学比去年难度有所下降,去年数学的前半部分题一下子就把学生打懵了,而今年的高考数学题前半部分比较平和,后面的3大题难度较大,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抽象、概括、推理思维能力。理科综合中,生物、物理较简单,化学难度较大。
昆三中的语文老师孙道朝说,语文较平和,学生没有感到有什么偏题怪题;今年作文与往年相比也有所不同,给了三则材料,同样是处理好二者关系,但不是从一个角度。这类题目往年是给一个材料,给一个话题,主要是围绕话题来写,学生审题难度不大。
语文还有一道题平时训练中没有遇到过,就是对对联,给出上联,写下联。同学们思考角度的局限性很大。一看对联,就联想到春联,认为春联都是喜庆的。其实,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字数要相等,断句要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内容要相关,上下要衔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