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

时间:2005-08-18

浏览量:305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

(试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在市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别是1999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此,2000年,卫生部发布了《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重点地区的监测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