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推荐董学书同志为思茅区第四届“感动茶城”人物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17-05-17

浏览量:3384

                         

退而不休 不计报酬 保障人民健康洒余晖
推荐董学书同志为思茅区第四届感动茶城人物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2016年8月)

    走进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你会看见一位精神矍铄、腰板硬朗的老人,每天穿着白大褂,与在职职工一样正常上下班,或一个人呆在实验室里默默的做着蚊虫分类工作,或正在为年轻的职工讲解蚊虫相关知识。他,就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蚊虫分类专家、80岁高龄的董学书同志。


    董学书,男,1936年2月出生,汉族,云南龙陵人,中共党员,副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辅助导师。1951年10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媒介室主任、“云南疟疾研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昆虫学会理事、《中国蚊科志》编著委员会编委等;2016年6月至今任老干党支部书记。作为国内外知名的蚊虫分类和生态研究专家、云南省本学科的学术领军人,1996年到达退休年龄,却退而不休、不计报酬,20年、72000天的退休日子始终坚守在蚊虫分类、生态研究和人才培养岗位上,并取得显著成绩。

    一、工作学习不松懈,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80岁高龄的老人,20年来,他人退休,思想不退休,一如既往积极加强各类时事政治学习,关心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宣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以自身已具有的领先技能固步自封,也不因年老而找借口,随时关注和跟踪世界先进技术,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掌握新动向,个人始终保持在蚊虫分类、生态研究领域的先进地位。退休20年来,学习查阅了中文资料300余篇(册)(约3500万字)、外文资料74篇(册)(约2500万字)。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反响强烈,起到了极大的表率和带动作用。

    他心系寄生虫病防治事业,退休后被聘为单位学术委员会委员,为单位科研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凡对单位发展有利的事,不论大小都积极去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依靠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协助科室的业务工作,指导年轻科室负责人完成责任目标。退休以来,每天正常上班,工作忙时节假日经常加班,默默地做着蚊虫分类工作。随时随处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开展课题研究,为我国科技事业增添光彩

    他凭借自身在蚊虫分类、生态学研究上的技术优势以及云南生物多样性的地理优势和单位具备的研究基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蚊类研究机构纷纷邀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11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6年,应邀参加《中国蚊类区系分类研究》课题,获总后勤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主持完成《云南蚊类研究》课题,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以来,开展雌蚊尾器形态及分类研究,完成2篇学术论文并投稿;雌蚊尾器分类研究在我国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将对我国蚊虫分类研究产生积极影响。2012年,参与《云南不稳定疟区媒介能量的研究》课题,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课题指导。

    三、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培养造就大批专业人才

    蚊虫分类生态研究是蚊媒传染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础。退休后,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治学作风,凭借在蚊虫分类、生态研究工作的学识和经验,把培养造就专业人才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除在单位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班进行教学授课外,还采取跟班学习、个别辅导等形式,无私的把自身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后辈们,培养了来自省内各地州和省外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余名、中级人才200余名,为云南乃至我国的蚊类研究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治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目前他的学生已经遍布了全省16个州市,为我省蚊虫传染病防控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初步统计,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近年来仅在单位,他的学生们先后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基金项目,获得了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疟疾研究中心和云南省虫媒病毒研究中心,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蚊虫资源库。看到学生们取得的硕果,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再次向单位领导班子提出希望在每个州市每年再培养1-2名蚊虫防控研究人才的请求。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培养年青人才的无私奉献的心愿!

    四、积极著书立说,提高我国蚊类研究水平

    他在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大部分论文被国外刊物收录和应用。自1987年至今编著出版了《云南按蚊检索图》(1万余字)、《云南蚊类志》上卷和下卷(214万字、384个图版、1400余幅插图)、《中国按蚊分类检索》(10余万字、20余个图版)、《中国媒介蚊种图谱及其分类》(20余万字、50余幅彩色照片);正在编著与登革热、乙型脑炎相关的媒介分类学术专著《中国覆蚊属》(约20万字);参与编著《中国蚊类志》。他所编著的上述学术著作,现已成为我国及亚太地区蚊虫分类生态研究的教科书,在蚊媒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蚊类研究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数据,其所做出的贡献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和赞誉。

    董学书同志从事蚊虫分类、生态研究至今已有60余年。已80岁高龄的他,本应老有所乐、拥抱幸福晚年生活,却选择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依旧兢兢业业的坚守在原工作岗位,为蚊虫事业不遗余力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着自己的人生。曾受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人事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卫生部的表彰和奖励,1994年获国务院;终身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荣获;云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卫生系统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表彰。

    董学书同志多次说过:生命不息,耕耘不止,将继续为蚊类分类、生态研究奋斗终身。虽然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仅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己所能默默地做着事,但真正的伟大源于平凡,他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专业素养、对事业的执着和无私奉献;晚霞灿烂;的人生经历,无一不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尤其是年轻后辈们认真学习与传承。


                              (党委办 供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