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8-18
浏览量:296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病原菌。1934年美国Mclver和Pike首先对该菌作了描述,1964年Frederiksen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该菌命名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的少数几种肠道致病菌之一。它除引起胃肠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结缔组织等疾患,甚至可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该菌还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很多国家都已将该菌列为进出口食品的常规检测项目。但国内既往对该菌重视不够,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对本菌的认识,临床医生在对胃肠道疾病诊断时很少考虑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检验人员也很少能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由于诊断不及时,容易造成误诊,多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病人很难得到及时、针对性治疗,造成感染慢性化和并发各种合并症,有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甚至被当作阑尾炎施行手术。
近几年国际上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研究最多是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和比利时的Louvain大学。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它所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而主要是一些由它引起的并发症,如结节性红斑、活动性关节炎、耶氏肝炎以及由超抗原引起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突眼性甲状腺肿)。这些疾病对社会造成的负担很重,这是我们对本菌进行监测的主要原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