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9-26
浏览量:286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六周年华诞前夕,我们相聚在这里,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标准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卫生工作的重点,共商卫生标准工作的发展思路,更好地推动卫生标准工作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卫生标准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也是保护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卫生标准工作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旧中国,除调味品、饮料、熟肉制品等卫生标准外,其它卫生标准几乎是空白。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卫生标准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卫生标准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卫生部先后组织制定了1800余项卫生标准,现行有效的1169项,其中国家标准979项,卫生行业标准190项。覆盖了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化妆品、消毒、职业病诊断、放射病诊断、地方病、传染病诊断和控制、临床检验、血液等领域。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特色的卫生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学习的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卫生标准在发挥公共卫生管理作用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其中,卫生标准制定与实施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了我国国民的健康素质,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输送了合格的劳动者,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进而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卫生标准还通过对经济活动规定各项卫生要求,为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科学平台,提高了我国的产品与服务质量,增强了我国产品与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些卫生标准还保障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启动与运行,例如,不久前发布的《长江三峡水库卫生清理规范》,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系列核防护卫生标准为我国的核电项目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保护了劳动者健康,也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核能和平与安全利用的信心;食品卫生标准不仅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卫生标准还在促进出口、规范进口,保护民族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56年来卫生标准工作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卫生标准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卫生标准涉及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卫生标准工作正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必须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卫生标准工作。其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统筹考虑卫生标准对疾病因素的控制与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统筹考虑卫生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关系、统筹考虑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卫生标准的不同需求。第三要坚持两为方针,也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卫生标准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务使卫生标准工作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同时,有力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最后要坚持卫生标准制修订与实施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不仅要制定高质量的卫生标准,还要采取措施,保证卫生标准颁布后能得到及时、全面、正确的实施,要保证卫生标准在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切实发挥作用。近一段时期及今后的工作中,尤其要注意加强卫生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避免卫生标准制修订与实施脱节。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工作空前重视,卫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卫生标准事业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进一步推动卫生标准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卫生标准有关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保证卫生标准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实用性。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分析,促进卫生标准不断地适应和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要注意跟踪和分析国际标准,通过学习和采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卫生标准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注意掌握和分析WTO等相关国际准则,使我国的卫生标准能与国际准则和国际标准有更好的协调一致性。四是要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作用,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卫生标准的研制工作。五是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协作与沟通,使卫生标准与国家的整体政策环境有更好的协调性和兼容性。六是要加强卫生标准的宣传与培训,促进社会各有关方面更好地学习卫生标准,更好地实施卫生标准。
回顾历史,卫生标准工作成绩卓著。请允许我代表卫生部对几代卫生标准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对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工作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展望未来,卫生标准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认真履行好保障人民健康的崇高使命,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为开创卫生标准工作新局面而继续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