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10-18
浏览量:2659
目前,全球有11亿吸烟者,每年导致近500万例可以预防的死亡。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我国约有3.5亿吸烟人口,根据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岁以上人群总吸烟率为37.6%,男性为66.9%,女性为4.2%。2002年调查显示,青少年,特别是年轻女性吸烟率呈上升趋势,被动吸烟的人约占51.9%,70%的吸烟者不打算戒烟,戒烟者中复吸的比例很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肺癌死亡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成为目前肿瘤死亡的第一位死因。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控制吸烟工作,从1979年政府倡导控烟工作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广告法》、《烟草专卖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务院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与交通、铁路、民航、建设和工商等有关部委分别制定了如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无烟草广告城市认定等政策措施,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定对控制烟草危害,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供了法制管理的基础。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计委、卫生、外交、经贸等12个部(委、局)组成的政府间谈判协调机构,积极支持并参与了《公约》的谈判
和制定。
王陇德副部长表示,中国的履约工作倍受国际关注,减少烟草消费仍面临许多挑战。减少烟草消费的措施涉及提高烟草税收、公共场所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与促销赞助、烟盒包装的健康警语、作物替代与多种经营、国际贸易、避免青少年接触烟草与戒烟干预措施、健康教育与信息发布等多项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王陇德副部长强调,烟草危害控制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公共卫生工作,也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因此,履行烟草控制框架
公约需要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采取综合措施。卫生部门将根据履约协调机构工作部署,从制定全国控烟工作规划入手,加强控烟宣传力度和履约能力建设,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采取和实行有效的立法、行政等措施,保护人们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室内工作场所避免接触烟草烟雾。要重点做好青少年控烟、公共场所控烟和预防被动吸烟,并开展治疗和戒断烟草依赖等服务。努力发展跨部门合作,依法加强公共场所禁烟和无烟草广告城市认定等工作。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推动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积极营造烟草控制法律的支持性环境,促进人群的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