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为春城注入强劲活力

时间:2004-06-17

浏览量:2790

今年5月,昆明市将41项城市管理职能权限下放到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实现了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这是现代新昆明战略实施一年的重大变化,也是对昆明城市建设管理历史的一次全面改革,标志着延续了50多年的城市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春城注入强劲活力

    昆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有了新突破。这是春城传递给人们的新鲜讯息。

    2003年5月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昆明城市规划与建设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战略决策。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省级各有关部门支持下,昆明上下一心谋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在新城规划方面,先后组织完成了呈贡东城、晋宁南城、昆阳海口西城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邀请国内外4家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主城核心概念规划国际招标,进一步明确了主城的发展重点。在建设方面,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滇池路、昆洛公路、高海公路、320国道(眠山至车家壁)改造工程,新建官南路立交桥、东风坝退田还湖恢复湿地工程等10大基础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据初步统计,投入现代新昆明基础建设的资金已达50亿元。在城市管理方面,实施了交通和环境整治拆迁改造,完成了123.7万平方米的拆迁改造任务,城市绿地不断增加,环境整治收到明显成效。建设现代新昆明有力地促进了昆明城市建设,然而,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城市管理工作缺少积极性,急需通过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现代新昆明建设。

    面对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昆明市委、市政府回顾历史,正视现实,寻找症结所在,力求在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建国初期,昆明建成区面积仅有7.8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城市规模小,管理是实行以市为主、权限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改革开放20年来,昆明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昆明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8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600万,为建国初期的20多倍。目前,昆明城区范围内共有道路600多条,立交桥近40座,人行天桥近50座,窨井盖80余万个,路灯30余万盏,各类亭棚800多个,户外广告2000多块。由于管理权限高度集中,难以调动各级各方的管理积极性,加上管理范围越来越大,管理难度日益加大,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诸如市民反映路灯不亮,窨井盖被盗影响行人安全,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各类小广告随处张贴,车辆乱停乱放,违章搭建及噪声扰民等问题,始终没得到很好解决。有的会议已开过了两三个月,祝贺标语仍然挂在天桥上,风吹日晒没人管理。城市管理弊端明显,人民群众对此不满意。市委、市政府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关键在于加大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城市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使城市管理适应建设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

    找准问题症结,首要的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市里要求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城市形象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城市管理的形象,关乎到这个城市的形成,城市政府的形象,城市市民的形象”的意识,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的发展观渗透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正确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极为关注,多次研究并请专家论证。他说,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管理的角度讲,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城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创造一种亲民爱民的环境,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市长章振国亲自带队到上海学习取经。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借鉴外地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决定结合自身实际,改革现行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市级与4区的城市管理权限,除国家明确规定要由市级直接管理的项目以外,凡是能够下放的管理权,都下放到了区级。

    改革要见实效,重在迅速行动。今年5月,一项全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正式出台并实施,市里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园林绿化、房产管理、环境保护和滇池保护等7个方面、41项城市管理职能权限下放到五华、盘龙、官渡、西山4区,真正实现了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这次城市管理权限下放,目的是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新体制。两级政府就是市和区政府;三级管理就是市、区和街道办事处共同管理;四级网络就是市、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协调联动;重心下移就是城市管理职能主要由区承担;上级监督就是市对区,区对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这种新的城市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在组织领导机制上,坚持统一领导,市、区合理分工负责。在利益机制上,坚持责、权、利相统一、谁主管谁负责,费随事转,人随事转,物随事转,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在监督机制上,强化了城市管理监督工作。在激励机制上,进行严格考核评比,对城市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在执法机制上,注重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使用行政处罚权,进行综合治理。

    这次机制、体制创新和改革,是现代新昆明战略实施一年的重大变化,也是对昆明城市建设管理历史的一次全面刷新,标志着延续了50多年的城市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全面提升昆明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