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4-06-08
浏览量:3092
有关部门现场勘察“把脉”
4日,本报就昆明市观音山村一带的界桩被毁现象进行了报道,文章见报当天,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监察大队马上与记者联系,在电话里,监察大队的负责人表示,如果真有破坏滇池水位界桩的行为,他们将对这样的现象进行严厉查处。
昨日,记者随同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监察大队前往现场查看。路上,监察大队柯昌智大队长告诉记者,2002年从该部门进驻管理滇池以来,滇池沿湖的违章建筑、围湖造田和界桩的损坏现象至今未发生过一起,这应该是沿湖村民保护滇池的意识在逐年增加的结果。据介绍,为有效地保护滇池这颗高原明珠,昆明市在1988年就出台《滇池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滇池水体保护区是正常高水位1887.4米的水面和湖滨带以内区域;此外,在滇池水体保护区的范围内由昆明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勘测树立界桩便于今后的管理。
到达杨林港村的滇池湖边,261号界桩躲藏在一棵杨柳树根下,监察人员马上将界桩图纸展开,根据图纸上的标志,261号界桩应该在附近,而此时这块界桩却挪了个“窝”。在观音山村附近的湖边,254号界桩此时倒在滇池边“睡觉”,一旁的一些临时房屋随处可见,不远处还有258号界桩也是倒在湖边,看着水体界桩模糊的字样,监察人员认为,这些水体界桩应当是被水冲坏的,因为界桩大多是设在滇池的湖边,这样一来,滇池的水常年洗刷界桩,从而导致界桩的倒塌。看着一些田地里的简易房,监察人员说,他们在今后执法中会督促他们搬迁的。
据了解,界桩的设定就是为了划分滇池保护范围的,正常的保护区内应当是界桩向陆地延伸100米范围里都不能破坏,可现实的问题是当初在设定界桩的位置时,把一些农田纳入了滇池的保护范围,使得监察人员在执法时有一定的难度。据介绍,滇池沿湖建置的界桩约500余棵,有一部分的界桩已经倒下,历史上滇池界桩的建置只是在1995年立过一次,随着发展,现在的滇池变化较大,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正在组织为滇池第二次“量身材”,目前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建管处已经在滇池沿湖定好了新界桩的位置,现在只等政府和有关部门最后确定,新界桩就可“上岗”。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监察大队的负责人表示,新界桩的建置为今后的滇池管理确定了具体的范围,执法时根据2002年的《滇池保护条例》就方便多了。据透露,新界桩预计在今年内建置完毕 。
下一篇:“五险统征”7月1日启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