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应用自制试剂在全省普及推广使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进行疟疾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时间:2005-05-08

浏览量:1968

获云南省卫生厅1983年成果推广三等奖

获得者:李学忠  余文祥  金淑仙  杨品芳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近十多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多年来各地应用和实验证明,本法可以在疟疾防治后期,人群带虫率及带虫密度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用传统的镜检方法其灵敏性已不适应这一阶段的需要时,应用血清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查出可疑的传染源;用以测定不同疟区流行的水平或传播强度;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连续调查监测疟疾流行的动态。

为适应我省现阶段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自1978年以来,在全省各重点疟区县逐步推广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但此项试验的主要材料,动物抗人IgG荧光抗体和食蟹猴疟原虫抗原片需从省外购买。不仅来源困难,且经长途运输使抗原抗体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解决我省广大疟区扩大应用这一项新技术,我们从生产主要试剂、培训技术干部,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工作,现将推广过程中的情况小结如下:

 

材料和方法

2             试剂生产:

    1、包括人IgG抗人IgG的制备,采用常规的饱和硫酸铵沉淀法粗提丙球后过DEAE阴离子交换剂提纯,用紫外光吸收法测定含量,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醋酸纤维膜电泳测定纯度,用搅拌法进行标记;

    2、抗原片生产,国内尚无商品供应,为保证我省开展此方法作为监测手段,按北方五省荧光抗体试验常规的技术规程批量生产P.cynomolgi洗涤抗原片。

    以上试剂均按常规进行质量鉴定,并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同年生产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二、技术推广措施:

1         举办培训班;

2         接收进修;

3         本所开展应用方面的研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三、各地在应用中逐步提高使用水平

 

结果和讨论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是一项灵敏性高的免疫诊断方法,已为国内外普遍使用。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首先要解决主要试剂和设备的供应以及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两个主要问题。由于省外购买荧光抗体较为困难及抗原片国内尚无商品供应,为此,我们在省内首次开始生产这两种试剂,经鉴定每批生产的IgG 含量均在20mg/ml以上。抗人IgG免疫疗程满后,用环状沉淀试验及双向扩散法测定效价,均在1128时才放血制备,与上海生物研究所同年同类产品比较,达到同类产品的质量。

另外洗涤抗原片每次制备完毕,均用参考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测试,无假阳性及假阴性反应。[NextPage]

一、为了推广这一试验,自1979年以来先后举办训练班四次,培训了200余人,并先后接受来所专门进修这项技术的有100余人。另外如德宏州、保山地区、文山州、 临沧、思茅、西双版纳、楚雄、玉溪、昭通以及曲靖等地、州的30余个疟区重点县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该项试验。

二、通过培训,我所及各地在现场应用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得到大量数据,对调查和指导防治以及考核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评价防治效果,监测疟疾动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昭通地区1982611月在绥江县结合传统的疟疾调查方法进行分层调查同时作了2600余人的IFA试验,结果证实疟疾实际流行量远大于疫情报告的发病率,并通过与传统的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相继结合分析,证实当地仍有新感染存在,但疟疾传播在当时防治措施的压力下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并预测如果放松措施,35内年将会引起疟疾回升,1984年该县发病回升证实了这一预测。玉溪地区于1982年在峨山、易门、华宁3个县的重点疟区考核防治效果,用传统的血检共查1552人,镜检全部阴性,同时所查的1552人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抗体阳性32人,阳性率为2.06%,但全部均在140以下,进一步证实防治效果的质量是好的。保山县1981年流行季节前、后对7个公社18个生产队1个农场进行两次调查,第一次查2072人,抗体阳性率下降为1.4%,证实防治措施是落实的,对灭疟进入后期的地区、原虫率极低的情况下应用IFAT是可以增加监测的灵敏度。

2、作为清查病灶点是一项有用的辅助方法:我所于1978年在勐海县进行疟疾防治效果考核中涂血片镜检26000余人份,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左右,发现35例带虫者,但由于涂血人数多,镜检人员水平参差不一,加之制片、保存、染色等环节的影响、错漏难免,通过其中1000余人份的IFA试验,就在原血未检查到原虫的村寨中发现高滴度阳性患者,经再次采血镜检发出了带虫者,弥补了镜检漏检的不足。临沧地区1982年在全区4个重点县的23个点进行调查,共检2397人,如仅以当时的原虫率为0.38%推算分析,可以认为这些点疟疾流行不严重,但是结合血清学方法调查,抗体阳性率为4.21%,而且不少村点阳性率仍高达30%以上并有高滴度阳性的患者存在,从而判断了这些点是病灶点,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了隐患。西双版纳勐腊县对一些外地迁入的新居民点发生暴发流行经控制后进行效果考核,调查当时原虫率0.1%以下,但IFA试验抗体阳性率高达70%,阳性GMRT140以上,高滴度阳性仍占相当比例,连续调查结果,流行季节后抗体水平较流行前升高,证实当地流行仍未切断,流行条件继续存在,这一结果表明在药物作用下血中原虫暂时隐匿,IFA试验可以较灵敏地反应流行的情况,增加了判断防治效果和当时流行的情况敏感性。普洱县1983年对413例发热病人在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同时作IFA试验,其中在流动人群40人中IFA阳性27人,阳性GMRT84.21%,而非流行人群313人中仅有阳性12人,GMRT28.28%,并对这413例发热病人用原虫镜检,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临床诊断三种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FA试验结合病原学检查及临床诊断,更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热病人中的疟疾患者。

3、积累了不同种疟疾患者以及不同类型疟区已经防治后抗体变化的规律,为防治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1979年我所对22例恶性疟患者经根治连续追踪观察一年,提出恶性疟根治后抗体消失的规律是:发病时抗体阳性率为95.4%(最高12500,最低140),根治后抗体水平迅速下降,尤以120—150天下降幅度最大,至210—240天阴转13例(61.9%),其余虽仍保持阳性,但滴度均在140以下。1984年先后对42例志愿受试者接种了间日疟,从接种前,原虫出现前期,症状发作时以及根治后不同时间或在复发时只给予一次氯喹标准疗程后在各次复发时进行血检和平行作IFA试验,结果接种原虫至原虫出现前期,37例中有18例出现抗体(48%),根治后抗体迅速下降,第2月起阳性率由发作时的93.3%降至85.3%,至第7个月抗体消失。不根治组,凡复发病例在症状发作时抗体已升至相当高度,绝大多数均在180以上。

我所于1979年对一个以恶性疟为主(占阳性数95%)的暴发流行点进行了纵向观察,历时16个月,暴发时原虫率59.6%抗体阳性率90.6%,阳性GMRT1232半年后原虫率降至2.8%,抗体阳性降至14.8%,阳性GMRT降至54.9,一年后原虫降至0,但抗体阳性率仍保持17.5%,阳性GMRT41.1,高滴度患者仍占一定比例,该项试验可出用IFA作监测比单用原虫率更为灵敏,同时也证实居民带虫率与居民抗体水平有一定关系,随居民带虫率下降抗体水平及抗体阳性率亦下降。

至今年为止,五年来我所已供应各抗原片约4万余张,抗人IgG荧光抗体500余瓶,保证了我省近年来开展约10万人次的调查,使在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考核防治效果、清查病灶点、监测疟疾动态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数据,对指导今后防治、更深入普及使用这一诊断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联系电话

0879-2122152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西园路6号

ADD:6 Xiyuan Road,Puer,Yunnan,P.R.China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