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影响元阳县疟疾流行和控制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经济因素研究

时间:2005-05-09

浏览量:1837

获云南省卫生厅199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云南省政府1999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陈国伟   李华宪   何永清     升   候正学

白志明   李学明   陈文才   黄国珍  许时燕

1、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2、元阳县卫生防疫站

 

云南省是我国疟疾发病的高疟省区,疟疾发病一直居全国之首位。元江流域是我省疟疾高发地区,当地正在进行的热带经济作物开发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内容。而山区无免疫力人群到河谷区从事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活动亦引起该流域疟疾的普遍回升,1993年仅元江流域10个疟疾高发县就发病6710 例,占全省疟疾发病总数的44.36%

不正确的疟疾知识和不恰当的卫生习俗, 能直接妨碍疟防工作的有效开展。WHO/TDR的技术官员们认为,疟疾控制方案应以当前影响疟疾流行和控制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结果为依据。为探索此类地区的抗疟对策,自19931997 年, WHO/TDR ID 900098项目资助下,选择元江流域元阳县的逢春岭乡为试点,用WHO/TDR提供的Epi info软件进行了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并针对主要因素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19931995年开展的以了解当地疟疾流行态势为主的流行病学调查的预试验;1995年开展的社会经济学调查及19961997 年针对疟疾流行困素采取的干预措施。

1 云南山区型疟疾感染回升的调查一文概括的流行病学调查预试验的结果显示:(1)19861992年,全县疟疾发病9778人,其中元江沿岸的4 个主要香蕉种植乡发病5252例,占全县总病例数的53.71%(2) 在逢春岭乡的小河口蛮板村调查从半山区下到河谷区种植香蕉的村民77人,镜检疟原虫阳性19人,阳性率24.68%IFAT(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阳性率为76.62%GMRT(抗体平均滴度)105.15(3)在半山区的逢春岭乡卡沙迷下寨沟边寨村调查当地村民417人,疟原虫阳性58人,阳性率13.91%IFAT阳性率48.68%GMRT32.55 其中有下河谷区生产史者164人,疟原虫阳性率为28. 66%IFAT阳性率69.51%,无下河谷区生产史者253人,原虫阳性率4.35%IFAT 阳性率35.18%,前者的原虫率和IFAT阳性率分别为后者的6.591.98倍。以上结果说明元阳县山区型疟疾感染地主要在河谷香蕉种植地,半山区的高发病率主要由下河谷区生产人员带回传染源并引起当地传播所致。[NextPage]

21995年开展社会经济学调查内容包括:1 家庭和个人访问调查 选择河谷、半山区、山区等不同海拔地区的居民1164人, 进行有关影响疟疾流行和控制的社会经济因素及人类行为的问卷调查,同时采血片和滤纸血滴进行镜检疟原虫和IFA试验; 2  基层卫生组织调查 用预先制好的问卷对乡村医生进行笔试调查; 3  中小学生疟疾KAP(知识、态度、实践)调查。4 专题小组讨论 邀请老农、妇女代表和青年人代表对生产、生活习俗进行讨论进一步了解控制疟疾的有关情况;5 求医行为调查 用事先印制的表格对两年内患疟人员进行求医行为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将数据输入微机用WHO/TDR提供的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与原虫率进行单因素XX检验分析,以p<0.05作为有显著意义的因素,用比值比OR进一步比较其强度。结果显示:下山住宿、未使用蚊帐、住房简陋、收入较低的人群、 以及薄弱的基层卫生组织和不适当的卫生文化习俗,是影响当地疟疾流行和控制的主要困素。 中小学生的疟疾KAP问卷调查显示:44.6%的中小学生最怕的疾病是疟疾;18.8%24.5%8.7%的人分别认为疟疾是由喝冷水、洗冷水澡和鬼神作怪引起;35.3%的人有蚊帐,但其中只有50.9%的人经常使用,38.9%的人有时有,10.2%的人从不使用; 其不用原因,47.1%的人不知道用蚊帐的好处,29.4%的人怕麻烦,23.5%的人怕热。平常生病有4.4%的人不看医生,35.7%的人有时看,其原因19.4%是没有钱,14.3%的人是医院较远,42.9%的人是家长未带去,23.8%的人认为看医生也无用。家里人生病时,32.1%的家庭有求神送鬼的行为。揭示当地人群对疟疾的认识和防治方面的行为特点。基于以上结果提出的几条政策性的建议是:1、控制疟疾政策的重点应针对下山留宿的流动人口。2、对人们进行预防疟疾的健康教育。3、提倡使用蚊帐,4、破除封建迷信。5、加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6、加强扶贫工作并提高贫困人群的求医能力和意识。

319961997年,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即:政府通过加强扶贫项目的投入去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 从贫困山区搬迁居民到河谷区永久居住的异地扶贫工程,使流动性较大的下河谷生产人员相对稳定,利于集中管理和实施抗疟措施,减少发病;通过建立乡规民约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联系电话

0879-2122152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西园路6号

ADD:6 Xiyuan Road,Puer,Yunnan,P.R.China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