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2006年度国际合作与交流

时间:2008-12-22

浏览量:2863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2006年度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6年,我所外事工作在所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卫生厅的支持下,在对外交往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共有外宾1021人次对我所进行访问。其中,邀请来我所教学3人,进行项目考察及合作18人。共派出人员79人次参加国际培训、国际会议及进行合作与交流。其中,参加国际培训1人,参加国际会议5人次,进行合作与交流2人。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国(境)外来访情况

(一)WHO项目官员苏黎·范农文等二人湄公河遏制疟疾项目考察云南省抗疟药质量监测

我所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公室合作开展湄公河遏制疟疾项目抗疟药质量监测已经两年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安排,湄公河遏制疟疾项目官员苏黎·范农文及瞻尼弗·莫菲于200621427日访问云南,对项目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考察,两位专家对项目的实施结果表示满意并在我所作了学术报告。

(二)中英高等教育交流项目云南省寄生虫病项目管理与评估暨临床试验培训班成功举办

中英文化交流项目是由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在中国和英国建立的进行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科研、项目及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交流项目。根据项目安排,200631220日,我所邀请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丹尼尔•赤仲罕、简•伟伯斯特及杜老王专家一行3人举办了云南省寄生虫病项目管理和评估暨临床试验培训班。来自我省州(市)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我所相关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共69人参加培训。学员通过学习,提高了对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管理能力,提高了我省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临床试验研究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瑞士巴塞尔大学热带病研究所Martin教授及Peter博士到勐海县进行粪类圆线虫现场调查

2006525616,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周晓农等及云南省寄生虫病所杜尊伟等与瑞士巴塞尔大学热带病研究所Martin教授及Peter博士合作,在西双版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勐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相关人员的配合下,到勐海县共同开展了粪类圆线虫现场调查及实验室工作。在勐海期间主要开展粪类圆线虫的实验室检查工作,对整个实验室工作进行指导。

(四)中英高等教育交流项目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访问云南

根据中英文化交流项目安排,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兰考克·迪伯雷·简及丹克利·索菲娅·琳达于2006629729访问云南,开展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研究和危险因素调查及浸泡蚊帐在云南疟疾控制中的可行性调查研究。通过此次的合作,我所在弓形虫检测诊断技术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美国加州大学司徒日博士考察云南省GIS疟疾应用研究

2006717日,美国加州大学司徒日华博士于访问云南,考察云南疟疾流行的情况,讨论了GIS 在疟疾应用方面的合作领域。司徒日华博士还就加州大学与四川省寄研所合作开展的地理信息系统在血吸虫方面应用研究给我所职工作了讲座。

 之后,司徒日华博士到元江县了解疟疾流行的基本情况。通对云南的访问,双方表示,将积极争取向有关部门和组织申请云南省GIS疟疾应用研究项目。

(六)泰国疟疾控制项目考察团考察云南疟疾预防与控制

    200672730日,泰国疟疾考察团查朋·罗杰瓦刺万特局长、苏塔斯·那彩素帕处长、朋皮摩尔·万杰万迪高级技术官员、苏帕瓦迪·孔彩及克萨妮·克兰帕技术官员一行5人访问了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双方介绍了彼此疟疾控制策略和疟疾规划,并就云南疟疾监测系统,省//县疟疾流行数据的分析和使用、显微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系统、媒介控制管理、疟疾控制活动的督导、监测和评价系统作了深入的交换。之后,考察团一行访问了思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泰国疟疾控制项目考察团对云南的访问,加强了双方疟疾控制交流与合作。

(七)WHO官员对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少数民族中的疟疾控制项目考察

2006820-27日,世界卫生组织驻老挝代表处Pricha Petlueng和驻中国代表处Francette Dusan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少数民族中的疟疾控制试点项目西盟县进行了考察,在西盟举办了亚洲开发银行疟疾项目交流技巧与社会动员培训班。西盟县CDC项目负责人以及实施人员和岳宋乡的卫生员共计27名学员参加培训。经过培训,村卫生员基本上掌握了疟疾健康教育交流技巧和社会动员方法。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观察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表现后,对他们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肯定。

(八)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耐基尔·希尔及盖·海崴特专家访问云南

根据中英文化交流项目安排,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耐基尔·希尔博士及约翰·海崴特专家将于200611610日访问云南,开展合作与调查研究,讨论蚊香使用对云南蚊虫媒介控制的影响评价研究项目。

(九)WHO官员对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少数民族中的疟疾控制项目督导

20061019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临时疟疾顾问莱英斯博士 (Dr Lines,英国藉)到 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少数民族中的疟疾控制试点西盟进行督导,莱英斯博士检查了项目工作开展情况并到西盟县检查项目现场工作执行情况,并给予技术指导。莱英斯博士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表示满意,并充分肯定了在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中培训使用村疟防人员,提高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民疟疾防治服务可及性的方法。

(十)美国海军生物医学研究所王若冰博士到我所访问

2006111216日,由第三军医大学黄复生教授陪同,美国海军生物医学研究所王若冰到我所对间日疟红外期疫苗合作研究进行讨论,双方进行了该领域的交流,并对今后的合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二、人员出访情况

(一)许建卫等二位同志赴泰国参加湄公河IEC项目第二期顾问会议及IEC干预实验研讨会

   2006年3月13-18日,湄公河遏制疟疾IEC(信息、教育和沟通)第二期项目培训会议在泰国清迈皇家兰纳宾馆召开,来自中国、泰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6个国家的项目代表共10人参加了培训。我所派出许建卫和夏敏两位同志参加培训,主要学习现场调查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数据分析和监督评价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修改制定中国(云南)中国云南少数民族以社区为基础的疟疾防治试点研究。的项目方案和实施计划。

(二)张再兴所长赴越南参加亚洲疟疾培训网络执行委员会议

2006321-22日,受亚洲疟疾培训网络邀请,我所张再兴同志出席于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亚洲疟疾培训网络执行委员会议。会议审查2005年亚洲疟疾培训网络的执行情况,讨论了20062011年发展策略和该组织10周年庆典计划。

(三)张再兴所长赴柬埔寨参加柬实居省快速灭源灭疟试点研讨会

200662021日,柬埔寨与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将在金边举办柬实居省快速灭源灭疟试点研讨会,我所张再兴同志到会进行交流。会议主要交流了柬埔寨国家疟疾中心与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签定了柬—中联合抗疟在柬埔寨实居省采用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复方青蒿素(Artequick)快速消灭传染源以清除疟疾的方法防治疟疾(简称快速灭源灭疟)的成果,这我省今后推广使用具有重要价值。

(四)杨恒林副所长等二位同志赴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

受云南省科技厅省科技厅2006年度短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我所派出杨恒林和杨亚明2位同志于2006101525日访问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讨论抗疟药抗性和青蒿素复方开发的进一步合作研究事宜。通过访问,达成了合作意向,为我所于该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五)李丽同志赴泰国泰国玛熹多大学参加第五届区域生物信息学热带病应用培训班学习

WHO/TDR获得短期培训资金支持,我所李丽于200691829日前往曼谷参加泰国玛熹多大学举行的第五届区域生物信息学热带病应用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和技能,对我所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许建卫同志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亚洲疟疾培训网络区域疟疾研讨会

菲律宾卫生部与亚洲疟疾培训协作网合作,将于2006112830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国际会议中心共同举办区域疟疾研讨会,会议目的是交流各国国家疟疾控制规划,加强合作伙伴和其它相关者的联系以及提供全球疟疾控制政策的最新信息和推荐疟疾控制策略。我所许建卫同志将参加会议,共同探讨疟疾控制的策略和方向议题。会议能了解全球疟疾控制的最新动向,对云南的疟疾控制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七)张再兴赴巴布亚新几内亚任世界卫生组织疟疾顾问

受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公室的邀请,我所张再兴同志拟于2006122-2007517赴巴布亚新几内亚任世界卫生组织疟疾顾问,任期5.5个月。张再兴此次出访,对发挥我所在世界疟疾控制领域的作用,扩大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影响,为世界疟疾防治作出贡献。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所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对外声誉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与国际卫生组织和机构的联系不断加强,并逐步建立了一些持续的合作项目。从这些项目合作与交流中,我所技术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技术力量不断加强。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不卑不亢,主动热情,内外有别的精神,不断拓展合作渠道。同时,我们始终遵守国家有关外事纪律和法规,每次外事活动,均报国家安全机关和上级有关部门,并有国国家安全小组成员参加,对访问我所的人员始终提高警惕,严格防范秘密事件和有损于国家安全的事件发生。另外,对我所派出的学习和交流人员进行教育,要求他们要始终把保守国家秘密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国家安全小组和领导的重视,今年我所在对外交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违反国家安全、外事纪律的情况。这是我所国家安全小组努力的成果,更是与我所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怀、重视分不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我们期盼着在新的一年中,全所人员继续齐心协力,做好外事工作,促进我所和云南省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的发展,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