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省寄防所“10.07”普洱景谷地震救援专题(工作简报第3期)

时间:2014-10-27

浏览量:233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监测,2014年10月16-23日,景谷县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工作进展】

        截至2014年10月23日,我所病媒防控组共出动34车次,人员162人次。在景谷县永平镇地震灾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集中安置点、学校和自然村,完成了第一轮媒介监测工作, 6个点完成了第二轮媒介监测工作。

【工作动态】

        10月18日  按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永平镇1例疑似乙脑患者到普洱市人民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乙脑疑似病例。接报后,我所工作组当天即联系当地村医,赶到患者居住地,向患者家属详细询问患者发病特点和就诊经过,并对患者所住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调查,开展了媒介监测工作,按照乙脑疑似病例处置方案对该地进行灭蚊喷洒。晚例会通报,乙脑疑似病例实验室结果为阴性,排除乙脑感染。

        工作组还对永平镇村芒腊村钟山小组集中安置点及牛棚开展媒介监测,芒腊村钟山小组集中安置点和畜圈共捕获蚊虫5种,150只,分别为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致倦库蚊;团结村小坝子组在疑似乙脑病人住所及牛棚共捕获蚊虫5种,32只,分别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骚扰阿蚊和致倦库蚊;芒腊村钟山小组于17日开展了灭蚊喷洒工作,本次监测仍然能够捕获一定数量的乙脑传播媒介和疟疾传播媒介,同时在人房周围还发现有蚊虫孳生地存在。

        10月19日  病媒防控组对永平镇迁毛村芒广小组集中安置点和芒东村三组人房和猪、牛棚开展媒介监测。迁毛村芒广小组集中安置点和畜圈共捕获蚊虫5种,19只,分别为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致倦库蚊;芒东村三组人房及牛棚共捕获蚊虫5种,336只,分别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骚扰阿蚊、美彩按蚊和致倦库蚊;迁毛村芒广小组于13日开展了媒介灭蚊喷洒工作,本次监测仍然能够捕获一定数量的乙脑和疟疾传播媒介,同时在人房周围还有大量蚊虫孳生地存在。芒东监测点于10月13日开展过灭蚊喷洒,优势媒介三带喙库蚊的密度对比媒介控制前牛棚(609只/盏/夜)/(308只/盏/夜)下降49%,人房(11只/盏/夜)/(4只/盏/夜)下降64%,但未达到技术方案的指标,可能与最近下雨影响喷洒效果有关,建议各级防疫机构继续加强重点区域的灭蚊喷洒工作。

        10月20日  病媒防控组对永平镇芒费村那拐小组集中安置点和芒练一组集中安置点和猪、牛棚开展媒介监测。永平镇芒费村那拐村小组集中安置点和畜圈共捕获蚊虫5种,78只,分别为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美彩按蚊;芒费村芒练一组人房及牛棚共捕获蚊虫4种,33只,分别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致倦库蚊;迁糯村集中安置点帐篷及牛棚共捕获蚊虫3种,82只;那拐小组帐篷和第一次监测结果对比,平均每盏灯捕获数量(24只)上升8.33%;猪圈每盏灯捕获数量(44只)上升18.18%。芒练一组帐篷平均每盏灯捕获数量(4只)下降50%;芒练一组猪圈平均每盏灯捕获数量(13只)上升138.46%;迁糯帐篷平均每盏灯捕获数量(3只)下降50%;迁糯帐篷平均每盏灯捕获数量(175只)下降54.2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