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05
浏览量:3581
为活跃我所学术和科研氛围,于2016年9月1日邀请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鲁会军博士作了题为援非抗埃实验室检测经验交流的学术报告,参加此次学术报告的有相关科室业务人员、大理大学病原与媒介生物研究所(普洱分部)在读研究生和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习生共40余人。
鲁会军,博士,副研究员。2010年兼任吉林省人兽共患病学会理事,2011年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理事,2012年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全军传染病学会青年委员。曾获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奖;吉林省青年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4年做为我国首批援非抗埃检测队检测组组长赴塞拉利昂执行抗击埃博拉救援任务,荣立个人二等功。曾主持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公益性行业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子课题)26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6篇和署名论文137篇,其中在Natu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1篇。
鲁会军博士从埃博拉疫情、移动P3实验室和检测任务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首批援非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在塞拉利昂 援非抗埃执行情况。首先详细介绍了2014年3月几内亚首例埃博拉病例情况,及为何埃博拉疫情会在当地迅速蔓延、传播和扩大的原因及分析。其次,介绍我国移动P3实验室,在WHO向我国发出援非抗埃请求和中国派几内亚公共卫生专家的提议下,在塞拉利昂的建设和驻训演练情况,以及我国移动P3实验室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政治安全、生物安全、行政安全等20余项方案和预案的起草制定及反复论证,援非抗埃工作结束后形成了我国首套基于移动P3实验室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规程。最后,介绍了我国援非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工作情况,此次援非共检测疑似感染埃博拉样本1635例,检出阳性847例,日检测量6次名列第一;检测总量占塞拉利昂总样本量的四分之一;阳性样本量占塞拉利昂总阳性样本的三分之一;占该国疫情最严重的西部地区样本量的二分之一。在此次援非任务中,我国检测队员严格执行各项实验室安全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所有人员未发生感染,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卫生援外检测任务。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就各自感兴趣的内容与鲁会军博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次学术报告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我所专业人员在基层搞防治、科研时如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加强个人防护措施提供了借鉴,特别是为以后参与国际公共卫生救援或处置任务提供了参考。
(科研教育科 供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